很多人一谈到国际制裁,脑袋里就觉得美国好像就是那么一句话,对方就得跟着受影响。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今天就聊聊这个,也说说我们实际打交道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希望能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理解。
说到底,美国之所以能有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占据的核心地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分量可不是一般的大。你想像一下,全球大多数的国际贸易结算,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高科技产品,最终都要通过美元来完成。一旦美国决定对某个国家或实体实施金融制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切断其使用美元进行交易的通道。
这就好比,你经营一家店,所有的交易都要通过某个特定的支付系统。如果这个支付系统突然告诉你,你不能再用了,那你的生意就算被按下了暂停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其出口收入无法正常收回,进口支付也难以进行,整个经济循环就会受到严重干扰。我们之前接触过一些公司,因为业务往来触碰到了制裁红线,银行账户立刻就被冻结了,资金进出都成了问题,那滋味是真的不好受。
更进一步说,美国还可以通过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影响力,以及对全球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掌握,来执行和扩大制裁的效果。这使得制裁不仅仅是“不能用美元”,而是更广泛地影响到其在全球金融网络中的连接性。
不能光看经济面,美国制裁的“硬实力”背后,还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国内法律体系作为支撑。美国国会可以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等法律,赋予总统发布行政命令,对特定国家、实体或个人实施制裁的权力。这些法律允许美国政府在认为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受到威胁时,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禁止交易等等。
举个例子,美国财政部下属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就是执行制裁的主要机构。它会根据总统的行政命令和国会的授权,制定具体的制裁名单( sogenannte SDN List),并发布各种指引和规定,来明确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这种法律上的明确性,也为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执行制裁提供了依据,也使得制裁的执行更具系统性和强制性。
我们经常需要研究OFAC发布的最新名单和指引,确保我们的业务不会 inadvertent地触碰到这些“雷区”。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专业判断的过程,因为名单随时可能更新,解释也会随之变化。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美国的制裁影响力也与其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其建立的联盟体系息息相关。当美国联合其盟友一同实施制裁时,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其他国家如果也同意配合,那么被制裁国的金融和贸易网络就会被进一步压缩,国际孤立感也会大大增强。
想想看,如果一个国家不仅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寸步难行,同时在欧洲、亚洲等关键经济体的金融和贸易领域也受到限制,那么其经济的韧性会受到怎样的挑战?这种协同作战,使得制裁的“疼痛感”被放大,迫使被制裁国在经济压力下调整其行为。
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操作,更是一种外交和政治上的施压。通过制裁,美国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某些规则和行为模式,并通过集体行动来强化其意愿。
还有一个不太直接但同样重要的层面,就是制裁也是美国维护其国内市场和产业政策的一个工具。通过限制某些国家或企业的贸易和投资,美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产业,或者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关键技术和资源。
比如,美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某些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或者限制它们使用美国的关键技术。这不仅仅是制裁的字面意思,更是将其作为一种市场准入的控制手段,服务于其国内经济和战略利益。
我们接触到的客户里,也有不少因此受到影响,他们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继续运营,比如寻找替代的供应链,或者调整业务模式以规避直接的制裁风险。
不过,也得说,制裁并非万能。它的执行过程中同样充满了挑战和局限性。首先,并非所有国家都完全遵循美国的制裁指令,一些国家可能会成为被制裁对象的“避风港”,或者提供替代性的交易渠道。这就导致制裁的效果会打折扣。
其次,制裁也可能带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如果被制裁的国家是重要的贸易伙伴,那么制裁也可能对实施制裁国自身的经济造成一定冲击,比如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等。我们业内就常讨论,有时候制裁下去,反而让一些本来就在夹缝中生存的公司,日子更加难过,也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还有,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和贸易的contact越来越复杂,要做到“精准制裁”,不伤及无辜,或者不被规避,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时候,一项看似简单的制裁措施,背后可能牵扯到无数的中间环节和实体,一旦执行不当,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对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来说,zuida的感受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和不断增加的合规成本。美国制裁体系的复杂性,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去跟踪、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这包括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利用专门的合规软件,以及对内部员工进行反复培训。
我们接触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复杂的合规要求。他们可能因为不了解某个规定,或者无意中触碰到了某个禁区,就面临巨大的风险。这无疑增加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门槛。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灰色地带”问题,比如某个商品是否属于“受制裁商品”,或者某个中间商是否被列入了“黑名单”。这些都需要我们反复查证,有时候甚至需要向相关机构咨询,才能做出判断。这种不确定性,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要面对的。
总的来说,美国能够制裁别国,是其在全球经济、金融、法律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上拥有主导性地位的综合体现。但这并非一个一成不变或毫无成本的工具,它的有效性、影响面以及执行过程,都充满了复杂性和现实挑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