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快递,尤其是涉及到汇通和韵达哪个便宜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看面单价格。但实话讲,真要是这么简单,我们这些做事的也就不用愁了。很多时候,看似便宜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猫腻,或者说,是其他成本被忽略了。
就拿汇通和韵达来说,两家都是国内比较常见的快递公司,网点覆盖也挺广。单从单件寄递的价格来看,有时候确实会有几毛钱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区域或者对接了特定平台的时候。比如,有时候你看到A平台某个省到B省,汇通只要12块,而韵达要13块,第一反应就是汇通便宜。但这种“便宜”往往是经过优化的,它可能限制了尺寸、重量,或者是有特定的收件高峰期。你如果自己去营业网点问,价格可能就不是那个数字了。
我记得有一次,帮朋友寄一批小商品,大概有几十件,重量都不大,但是体积稍微有点。当时对比了一下,汇通的系统报价确实比韵达要低个一两块。结果发过去后,收货那边反馈说有几个件因为超出了正常尺寸(虽然还在他们的规定范围内,但就是有点“挤”),被加了体积费,算下来整体反而比直接用韵达要贵。这种临时性的加费,如果在报价阶段不问清楚,很容易就被坑了。
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网点的议价能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牌,偏远地区或者非一级城市的网点,为了抢生意,价格上可能就更灵活一些。所以,简单一句“哪个便宜”,真的很难一概而论。
除了直接的面单价格,还有很多“隐形”的成本需要考虑。比如,时效性。如果你急着发货,要求第二天到,那可能就要加急费。这时候,我们就要问,汇通的加急费是不是比韵达更贵?或者说,他们承诺的“次日达”在实际操作中,哪个的兑现率更高?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个情况, A品牌快递承诺“当日发出,次日必达”,结果货件卡在了中转站,耽误了两天。这中间的客户投诉、损失,谁来承担?这种延误的代价,可比那几毛钱的差价要大得多。
再比如保价。如果你寄的东西价值比较高,总得有个保价吧?这个保价的比例,也就是千分之几,两家公司是不是一样的?有时候,价格便宜一点的,保价费用可能反而显得高一些。或者反过来,价格高一点的,保价比例非常低,这样整体算下来,可能就划算了。
还有包装。虽然很多快递公司都提供免费的包装材料,但有时候你寄送的物品比较特殊,需要特殊的填充物或者加固。这些额外的东西,问问清楚,是不是都要额外收费?我见过有些网点,为了节省成本,包装材料很一般,寄贵重物品,自己还得额外花钱买更好的包装。
在我跟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客户问“你家快递为什么比别人贵?”这时候,我除了解释单价,还会强调我们的服务。比如,我们对接的汇通和韵达,在揽件的及时性上,哪个更稳定?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非常看重上门揽件的时间,要求早上九点来,十点来。结果我们合作的某个快递点,经常迟到,或者直接tel说“今天件太多,你们自己送过来吧”。这种体验,非常影响客户对我们公司整体服务的评价。
还有就是出问题的处理效率。一旦发生丢件、破损,哪个公司的理赔流程更顺畅?我亲身经历过,有些公司理赔流程非常繁琐,各种证明材料一大堆,搞得人焦头烂额,最后赔付的金额也可能打折扣。而有些公司,只要证据确凿,流程相对简单,处理也快。这种“看不见的”效率,直接影响了实际操作的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我记得之前一个做电子产品的商家,坚持用一家价格最低的快递。结果因为几次丢件,客户投诉不断,最后不得不换成一家稍微贵一点,但服务更稳定、理赔更利索的快递。从长远来看,他们因为换快递而挽回的客户和声誉,远远超过了之前节省的那点快递费。
所以,回到汇通和韵达哪个便宜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不要只看单件的标价。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判断。
第一,明确你的寄件频率和批量。如果你是偶尔寄件,可能选价格最低的差别不大。但如果是经常寄,量大,那么通过与快递公司或者代理商谈一个更优惠的协议价,可能比单纯看单价更有意义。这时候,你就要跟他们谈整体的合作,包括揽件、时效、理赔等。
第二,考虑你的寄件物品属性。如果是普通日用品,对时效和破损要求不高,那价格的敏感度可以高一些。如果是易碎品、贵重物品,或者对时效有严格要求,那选择服务更稳定、有良好口碑的公司,即使价格稍高,也是值得的。
第三,多方比对,并且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可以先从小批量试寄开始,看看在时效、服务、问题处理等方面,汇通和韵达的实际表现如何。网上查报价是一方面,但实际的落地服务,才是决定成本和客户体验的关键。
我个人经验是,与其纠结于那几毛钱的单价差异,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一个服务稳定、响应及时、理赔相对便捷的快递伙伴。有时候,这种“隐形”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便宜”。